有“位”更要有为大连助推发展方式转变
——2013.04.11
2011年5月31日辽宁电视台《新闻串串烧》播发
记者 孙建
在很多人眼里,辽东半岛有着一颗璀璨的明珠,那就是大连。展望“十二五”,大连提出要加快城市转型发展,努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。眼下,在大连传统产业的工厂车间里,到处都弥漫着从制造向创造转变的澎湃热潮。
在机床行业,哪怕是再先进的国家,机床生产也很难采用流水线作业。而在大连机床集团,通过对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对制造模式转变的推进,已经可以像造汽车一样来生产机床:不管是床体和底座的打磨运输,还是各道工序的组装调试,工人们用不着来回奔波,只要轻轻地按动按钮,全套55道的操作工序就能有条不紊地进行。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马俊庆说:“原来,机床对生产工人的成产技能要求比较高,一般需要培训3到4年才能胜任相关装备方面的工作,通过技术改造,现在我们的个别工序培养2到3个月就能胜任上岗,整个生产能力较之原来人均生产能力提高4到5倍。”生产效率提高了,生产成本降低了,产品精度提高了,大连机床集团的订单和产量也实现了快速增长。“现在的产量由原来的每个月500台提高到2000台,每6分钟出一台数控机床。今年头4个月的订单较去年同期,提高了20%以上,产量增长了96%”,马俊庆说。
今年5月28日,瓦房店轴承集团重大技术装备配套轴承项目荣获“第二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”。多年来,为了摆脱对进口轴承的依赖,瓦轴集团提出了要为国家16个重大技术装备领域配套轴承产品的发展目标,通过不断地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,瓦轴集团不但打破了国外轴承的价格垄断,每年还为我国工业企业带来200亿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效益。
瓦轴集团董事长王路顺告诉记者:“我们把国家重点发展的一些产品领域作为创新的立足点,来带动基础研发、技术研发、工艺研发和技术改造,使产品不但替代了进口,也发展了轴承的出口。原来我们的产品也有出口,但基本都是低端和加工型出口,随着自主创新,产品进步,我们的市场也开始由国内向国外转移,比如大型风力发电轴承、大型港口机械轴承、大型钢铁行业堆砌料轴承,都成功为国外大企业配套。”
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,大连的各大传统产业都在加快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,并逐渐对国外市场进行开拓。如果说传统产业是大连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比较优势,那么,新兴产业则是大连保持前进速度的新引擎。目前,包括软件、生物医药等在内的一大批新兴产业也都在积蓄创新力量,助推大连实现转型发展。
以前,由于技术方面的不成熟,对于国外市场,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只能是被动地接订单,而通过对软件技术的积累和创新,现在,华信不但已经拥有自主研发产品100多项,而且还可以实现对国外订单的全方位服务。华信总裁刘军说:“我们早期的国际市场业务就是简单地接订单,那时候我们做的都是软件制造方面的工作,随着经验的积累,我们对业务的掌握越来越深,国外厂家对发送订单的工作也逐渐在提升,开始做软件制造,具备这个能力后,设计工作也发给我们,逐渐地整体业务都发给我们了。”
其实,不管是在传统的工厂车间,还是在新兴产业的前沿阵地,自主创新也好,产业升级也罢,都离不开“人才”。在市长助理刘岩看来,形成百舸争流千帆进的发展势头,大连不但有着很好的人才优势,更有着明显的政策和城市优势:“从传统产业为主导过渡到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升级的过程,我们既有企业、工业雄厚的基础和实力,也有大连临港这种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。大连市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比较明显,再就是大连的自然环境也得到不少创新型人才的青睐,在此基础上,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,支持企业技术改造,产品研发,包括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,推动大连市实现产业的升级。”
有为才能有位,有位更要有为。转型,从经济开始,但又不仅仅止于经济。大连,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外界证明,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人民幸福。未来,大连老工业基地将是一幅经济快速增长、民生持续改善、社会更加和谐的美妙胜景。